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最高法:调解将作为法院处理案件首要选择

发布时间:2010/6/28  浏览数: 480 次  浏览字体:[ ]
  

化解社会矛盾调解将作为法院处理案件首要选择


  调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案结事了,有利于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针对人民法院调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7日对外发布了《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这个司法指导意见对于进一步规范法院调解工作,充分发挥法院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自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确立“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以来,全国各级法院认真贯彻这一工作原则,不断增强调解意识,积极创新调解机制,努力提高调解能力,推动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同时,各地法院坚持以“三位一体”为重点推动调解机制建设,坚持发挥法院在“大调解”格局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也坦言,通过调研发现,全国法院调解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些法院领导和法官“重判轻调”观念并未根本改变;片面追求调解率的现象在一些法院仍然存在;由于社会关系趋于复杂化,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数量增多,导致调解工作难度加大;地区间调解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同类型案件之间的调解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一些法官调解能力不强、调解水平不高,调解效果不好等等。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意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的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新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说,《意见》内容基本涵盖了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指导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比较全面的规范性文件。在《意见》有关条款中注意明确哪些案件要优先调解,哪些案件适于调解或者不能调解,以及如何搞好调判结合,为法官办案提供具体指导,增强可操作性。

  据了解,《意见》共分四部分29条。第一部分要求各级法院牢固树立“调解优先”理念,准确认识和把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第二到第四部分分别对完善调解工作制度、抓好调解工作重点环节、规范调解活动、创新调解机制、推动建立“大调解”工作网络体系等方面做了规范。

  同时,《意见》指出,要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充分考虑调解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调解工作科学发展的审判流程管理体系。要针对各类调解案件在审理流程中不同环节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案件流转程序,避免在调判对接、调判转换环节因效率不高而延长案件处置周期;要加强对调解工作的跟踪管理和评查,及时纠正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解决硬调、久调不决等问题,确保调解工作质量。

  理念

  调解将作为法院处理案件首要选择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杨维汉)“各级法院要深刻认识调解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切实转变重裁判、轻调解的观念,把调解作为处理案件的首要选择,自觉主动地运用调解方式处理矛盾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27日对外发布的《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级法院要牢固树立“调解优先”理念。

  重点

  社会关注的敏感案件等9类民事案件将成为法院调解重点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杨维汉)最高人民法院27日对外发布的《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人民法院要下大力气做好调解工作的9类民事案件。

  这9类民事案件分别是:事关民生和群体利益、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配合的案件;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体性案件、集团诉讼案件、破产案件;民间债务、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纠纷案件;案情复杂、难以形成证据优势的案件;当事人之间情绪严重对立的案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适用法律有一定困难的案件;判决后难以执行的案件;社会普遍关注的敏感性案件;当事人情绪激烈、矛盾激化的再审案件、信访案件。

  最高法:做好群体性、敏感性和信访案件的调解工作

  要求

  最高法院:刑案调解要化解当事人对抗情绪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杨维汉)最高人民法院27日对外发布的《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中要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刑事案件调解、和解工作,并提出要在依法惩罚犯罪的同时,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通过积极有效的调解工作,化解当事人恩怨和对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

  最高法院:科学把握“当判则判”时机规范调解活动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杨维汉)最高人民法院27日对外发布的《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规范调解活动,科学把握当判则判的时机,“要在加强调解的同时,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注意防止不当调解和片面追求调解率的倾向,不得以牺牲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代价进行调解。”

  观察

  我国完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机制法院将推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杨维汉)调解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审判,调解能力是高水平司法能力。最高人民法院27日对外发布的《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级法院要进一步推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纠纷解决机制。

  社会矛盾往往需要社会合力共同解决。《意见》要求,各级法院要坚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推进工作体系建设。各级法院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充分发挥司法的推动作用,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纳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整体部署。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说,目前,人民法院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中的司法引导和保障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组织的沟通协调、相互衔接以及如何发挥司法的引导和保障作用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 来源:新华网  杨维汉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